作者:刘德友 山东新华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形成了由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构成的制度体系。基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考基本规范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目前,小企业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市场萎靡不振的压力,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又带来了发展机遇。小企业要向外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练好内功。因此,为小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需求。会计师事务所在为小企业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把握以下操作要点:
一 、充分调查了解,形成设计方案
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应安排注册会计师等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进驻委托单位,走访有关部门,约谈相关人员,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及产品在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及企业文化,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通过抽查测试,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判断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是否有效。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设计方案。
二、 考虑实施成本,切忌好高骛远
为小企业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要结合小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市场竞争状况和面临的风险水平,既要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小企业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又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点面结合,突出关键控制点。小企业受规模的限制,部门设置往往难以面面俱到,有的部门职责范围较大,甚至不能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此时,内部控制的设计应采取补偿性措施,即制度设计规定不同的部门之间,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相互监督检查。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只能为防范风险提供合理保证,应尽量简单易懂,便于实施,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造成执行难或虽执行但效率低下、半途而废。
三、 做好事前培训,注重事中辅导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需要上至董事会、高管层的强化领导,下至班组、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与小企业权力机构进行交流沟通,使其领会每项内部控制的设计意图和将达到的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在得到权力机构认可并批准后,应展开对经理层及各部门相关人员的执行前培训,包括实务操作、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等内容。在新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初期的一个或几个业务循环,会计师事务所应派员进行现场辅导,及时答疑解难,定期召集碰头会,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契合度,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
四、 实施动态督导,做好后续服务
内部控制咨询服务合同期一般较长,据企业情况不同一至三年不等。合同期内,会计师事务所应实施动态督导,做好后续服务。由于企业内部因素或外部环境变化,经营范围、产品结构、发展方向可能产生变化,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具有前瞻性,但当这些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应适时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和调整。在后续咨询服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及关键业务环节进行独立的抽查和穿行测试,以期发现未设控制的环节和已设控制未被有效执行的环节,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